“县城连接着城市和乡镇,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是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县城发挥着产业带动、就业带动、商贸带动、消费带动、服务带动的作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需求潜力所在。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今后一个时期城镇化率还会上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①对调出区发展的影响: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让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各民族之间安定团结。
亚热带季风气候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人口模式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政府的大力支持。
�
D部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 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
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新课标:2.3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辖射功能
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第二节。就本章内容来说,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的聚居地也相应地发展,形成了不同规模的聚落。聚落既是人类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城市是聚落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本章内容既承接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产业,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相关内容做好铺垫
按照课标的要求,本章主要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安排了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从学生有感性认识的土地利用空间差异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第二节主要是从城市发展规模和地域结构来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三节主要从时间的视角分析城市化过程和特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所学习城市内部结构基础上,从单个城市整体上和多个城市所构成的城市体系上,来说明其在区域发展中所起到的服务功能,为第三节《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做必要的过渡和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案例2的分析,说明城市等级变化的综合因素,由特殊概括出一般普遍规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通过对城市服务功能的理解,说明城市与腹地的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活动”探究,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归纳出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4.通过充分发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2022.12.12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